上周英伟达公布了一份非常好看的三季报,营收和净利润都同比增长了65%。
但是这份财报发布翌日,美股突然大跌,连带着上周五亚洲股市暴跌——这次A股又买单了。
英伟达这份漂亮的财报,竟然成了全球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。
外界对这份财报充满疑虑。
外网上就有分析,说英伟达第二季度56%的销售额来自四家主要客户,收入来源太依赖重要客户了。
结果到第三季度,来自这四家主要客户的收入占比提升到61%了。
而客户的订单,又让人担心只是钱在几家公司里空转,大家都过了一遍手,营收给做上去了。
比方说OpenAI,训练自家大模型,肯定需要很多英伟达GPU提供算力。
今年9月,英伟达宣布要给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,而OpenAI则要在未来几年建设10GW的AI数据中心集群,用掉几百万块英伟达GPU。
这项合作刚宣布,很多人就琢磨,这钱不就是左手右手来回倒腾嘛?
觉得太依赖OpenAI?两方合作像是互相倒手?行,下回英伟达找OpenAI的竞争对手合作,还是三方合作。
也是在上周,英伟达、微软和另一家著名大模型厂商、OpenAI的主要竞争对手Anthropic达成合作,微软、英伟达分别承诺对Anthropic投资至多50亿、100亿美元,Anthropic则要从微软购买价值300亿美元的Azure算力,这些算力归根结底还是得靠英伟达的GPU。
看得出英伟达还是想扶持其他大模型厂商,制衡OpenAI。
但这次合作照样是互相倒腾,只不过两家变成了三家,让人感觉钱还是在这几家巨头之间空转。
动辄成百上千亿美元的投入,能不能赚到回头钱,仍是困扰AI业界的问题。
既然未来不一定能回本,那现在巨头之间资金空转,股价跟着涨,就是堆砌泡沫。当众人意识到这点,就会纷纷卖出英伟达等AI相关股票。
而此前大涨,让AI相关股票占美股指数权重很高,这次回调就让美股各指数严重受挫。
AI发展,带动了很多产业,这次AI发展的核心逻辑受到质疑,相关产业的股票也就跟着大跌。
比如说A股这边,无论是电路板还是光模块,都是英伟达供应链上的重要成员,而最近涨了不少的储能板块,则用来支撑AI所需的电能。
所以这次英伟达被质疑,A股也跟着买单了。
这次AI的泡沫破了吗?似乎还没有,上周五美股又止跌回升了。
但大量资金投入AI,又迟迟没有收回成本,确实积累了很多问题,可不仅仅是股市里的泡沫那么简单。
此前这些美国的AI相关公司,即使大手笔投资AI,花的也是自家的钱,换句话说,哪怕钱在这几家公司之间空转,创造不了除了数据中心之外的实际价值,亏的也只是这几家公司,最坏就是它们倒闭完事。
可是今年这些公司为了打赢AI军备竞赛,已经发了2000多亿美元的债。
这就意味着,投资AI的风险已经扩散到更广泛的金融系统,如果AI泡沫破裂,爆炸的可不只有这些AI相关公司,还有债务市场。
看到这里你会问了,那咱非得投资AI吹泡泡吗?这AI咱不投不行吗?
好像还真不行,别看AI虚,其他产业说不定比AI还虚。
也就和AI相关的产业在高速增长,其他产业增速缓慢,以至于美国风投都一股脑投资AI,其他产业投资越来越少了。

☉数据来源:华尔街见闻
所以现在这个阶段,说AI有泡沫是有道理的,但说泡沫很快就破,倒也未必。对AI泡沫心存警惕,小心谨慎,有这个态度就够了。
AI想要消化泡沫,与其说需要股市回调多少个点,不如要想办法把AI和更多产业紧密结合起来。
就像当年互联网也造成了泡沫,而且在美股迅速破灭,波及了国内初创的互联网公司,腾讯都差点没拿到第二轮融资,倒在2001年。
回过头来再看,2000年美股互联网泡沫破裂后,互联网还是发展起来,渗透到了生产生活各个方面,腾讯也早已成为互联网巨头。
AI泡沫也可能像互联网泡沫一样,在某个时间点破灭。
还有一种可能,就是在泡沫破裂前,AI已经和各产业深度融合,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价值,随着时间的推移,泡沫被慢慢消化掉。
这个时候的AI就不是所谓的“新产业”了,而会和互联网一样,成为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。


154211/27








